開欄的話 2021年,中國共產(chǎn)黨迎來百年華誕。百年征程波瀾壯闊,百年初心歷久彌堅。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堅強領導下,百年來,無數(shù)崤函兒女用鮮血和生命詮釋了初心與使命、情懷與擔當。 為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,本報今起隆重推出《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——百年風華·紅色崤函》專欄,通過深入探訪崤函大地重大黨史事件發(fā)生地、重要遺址遺跡和人物等,充分展現(xiàn)中國共產(chǎn)黨百年光輝歷程中的三門峽元素、三門峽貢獻、三門峽故事,努力凝聚起崤函大地的強大合力,激勵全市人民堅定信心、擔當實干、攻堅克難,為建強省際區(qū)域中心城市、開啟全面建設現(xiàn)代化三門峽新征程而不懈奮斗。敬請關注。 初春的盧氏縣五里川鎮(zhèn),風和日麗,山花正開。從鎮(zhèn)中心出發(fā),沿著路兩邊開滿迎春花的209國道呼北線向東南步行1公里,記者來到位于河南村的一處古色古香的院落——曹靖華故居。 “品似春山蘊藉多 文如秋水波濤靜”,站在曹靖華故居門前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古樸文雅的對聯(lián)。在故居北邊的一面白墻上,滿滿記載著“耕讀傳家 三余讀書”等十幾條曹靖華家訓,字字句句鏗鏘有力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。 曹靖華,原名曹聯(lián)亞,是魯迅和瞿秋白的好朋友,也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(qū)者。 在河南村黨支部書記程雙喜的引導下,記者走進曹靖華故居。西廂房會客廳正中央,懸掛著魯迅先生所著的“河南盧氏曹先生教澤碑文”,桌面上擺放著曹靖華先生的黑色雕塑和一摞厚厚的作品。南北廂房的墻上,以“走出伏牛山”“奔赴光明地”“竊火異邦”“引木刻之玉”“文化使者”“教書育人”“身處逆境”“最后十年”為板塊,詳細展示了曹靖華先生的一生。 1919年,在席卷全國的五四運動中,曹靖華與進步同學成立了“青年學會”,并創(chuàng)辦《青年》雜志,宣傳五四精神。 1925年,曹靖華受李大釗派遣,赴開封任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蘇聯(lián)顧問團翻譯。隨后,他把介紹蘇聯(lián)革命文藝作品和文藝理論當作革命政治任務來完成,大量翻譯蘇聯(lián)革命著作。曹靖華的許多作品在當時社會產(chǎn)生極大反響,成為激勵人民、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。 曹靖華的精神深深影響著后人,在盧氏縣,以“靖華”命名的道路、學校、建筑不勝枚舉,僅五里川鎮(zhèn)就有靖華幼兒園、靖華小學等。 “近年,很多文人雅士和外地游客不遠千里來到這里,追溯曹老先生的足跡。今年春節(jié)期間,不少游客慕名前來參觀,接受精神的洗禮。”程雙喜不僅具體負責曹靖華故居的修繕工作,還是這里的義務講解員,對曹靖華先生的事跡如數(shù)家珍。 1933年,曹靖華回國,先后在北平大學、女子文理學院、民國大學、東北大學任教,積極宣傳抗戰(zhàn),啟迪青年向往革命。曹靖華一生為中國革命以及在文學、教育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。 走出曹靖華故居,記者又來到正在建設中的曹靖華紀念館。紀念館總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,建筑面積1225平方米,于2019年8月動工建設,目前,項目主體已全部建成。紀念館群山環(huán)抱,綠水縈繞,憶華廣場莊嚴肅穆,紅旗飄揚,正如曹靖華先生的精神一樣,將一直融入人民的生活中。 “通過這幾年的努力,河南村鄉(xiāng)村旅游基礎設施已完善,村容村貌得到了亮化和提升,文化旅游初具規(guī)模。當前,我們正以曹靖華故居為核心,以東小河為主線,以佛教圣地千佛窯、木版年畫村為片區(qū),以鎮(zhèn)區(qū)水體景觀為亮點,打造特色文化小鎮(zhèn)。”程雙喜說。 ( 編輯:師寶華 ) |
靖華故里啟新程
——走訪曹靖華故居
來源: 發(fā)布日期:2021-02-22 打印
